close

家族事業,總是讓人的生命平凡不起來。好像一出生就貼上一個標籤,這個家族裡的孩子就是有與眾不同的背景。

第一百零一次洋洋得意的自我介紹:「我的家裡是做醬油的。」


聽阿爸說,現在許多醬油工廠是日據時代傳承下來的,我們也是其中之一。從我的曾曾曾祖父開始,經過許多轉折,而到他的手上。我們沒有文獻記載,也沒有照片為證,甚至不曾想過到底祖傳幾年,一直到有人問起,爸爸算一算,五代了,少說也要百年了。
現在才知道,這家族事業是百年老店,原來,我們也像其他老字號一樣有著漫長迷人的歷史。
爸爸曾經說過,最早是兄弟們合作,後來展轉由識字的曾祖父、排行老二的阿公,然後曾是公務員的爸爸繼承。


醬油,醬油,就像是家中最重要的調味料。
爸爸和阿公更是超級支持者──用量是家人的兩倍。
媽媽說,她煮菜只要加醬油就夠了──是誇爸爸的醬油好吃還是要表示她手藝好......這我就不清楚了。(是兩者兼並?)


想過工廠裡堆的像小山一樣高的醬油能做什麼嗎?
醬油被我們拿來送給重要且親密的好朋友,或是恩師。
弟弟在國小一年級就會把「家裡的醬油」拿來造句:「後壁鄉的名產是醬油。」
不只一次,水缸和醬油成了美勞作業的靈感;我更拿「我的爸爸在做醬油」讓長相名字都平凡的我加深別人不少印象。


醬油對我們而言,像是一種很平常、多到完全不稀奇的東西,卻又是很重要、很有感情的東西。
青春期總是「為賦新詞強說愁」,教我感情充沛。而更會覺得,「永興」這個沒有文藝氣息可言的商標,好像跟我有著一絲絲「親情」。


※※※

01.旺季包裝

工廠跟我們是有感情的。在不走動都會汗流浹背的六月,工廠是家人交流的地方──就是全家動員。
破布子豐收的六月,更是賣醬油的好季節。那個月份,幾乎每天都在煮醬油。



阿爸頂著一頭熱汗,在大鍋子(大人們稱作「鼎」)之間遊走,鍋子裡冒著熱氣、和濃郁的豆子香。
煮醬油真辛苦,又熱又濕,但包裝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。
(因為不是大量製造的手工醬油,連包裝也是手工的。)

這時候,沒有上課或工作的時候就是包裝的時間。
不管是誰,多一個人就多一分好,親戚朋友有空的都會來幫忙。
有時會忙到晚上七八點,工廠的燈還亮著趕工。

說到那些姑姑叔叔的,可是醬油包裝的「師兄師姐」了!
畢竟,家族事業,代代如此。

身為職業婦女的媽媽在這個時節也會幫忙,她的手腳俐落,標籤貼得比誰都要快要漂亮。
我們從幼稚園開始,自拴瓶蓋學起,然後學著幫忙抹醬糊、貼標籤、封口、裝袋、裝盒子──我笑稱,這是家庭代工體驗營。

小時候,跟婆婆媽媽們一起裝瓶、拴瓶蓋,生產線的末端是我,我一個人就能接兩條生產線,而且還能在一旁好整以暇地表示我比兩個人還快──年幼的我總是沾沾自喜,沒有人拴瓶蓋會比我快速。
不過後來瓶蓋改良,拴瓶蓋變簡單了,我有一陣子還覺得自己似乎失業了。

坐在工廠裡幫忙包裝,有時從親戚或是婆婆媽媽之間聽到一些八卦,或是偶而搭上一句話表示自己用功讀書也很乖地在家幫忙。
如果看見貨車開始裝貨,就是卡位的時間──

「我要跟爸爸去!」三個孩子之間的小戰爭開始。
哈哈,包裝是很容易很熟練順手,但也很枯燥。


※※※

02.力氣

我記得國中時曾經「輕輕」打了一個男生的背,然後,他當場哭了。
拜託,我只是「輕輕地」拍你一下,別哭得淅瀝嘩啦的嘛!

不知道力氣大是不是祖傳,但我們家的孩子的力氣都不小。
「搬醬油」是必修課,每個人都有一些獨特的方法。

例如:小孩子習慣從底下抱,讓身體支撐醬油的重量;爸爸會一手撐著底部,一手扶著上頭,或是太重乾脆用背的;阿公這招我學起來了,他喜歡側彎著腰,用單手撈著醬油的底面。

就像玩遊戲等級晉升一樣,我們孩子每天都在練功,看什麼時候可以升等多搬一打醬油。
而爸爸背三打醬油的功力,就是祖師爺級的掌門人吧!


小時候搬醬油的動機不純,為的是聽到人家驚嘆:「哇,小朋友,你個子那麼小就搬得動那麼重的東西啊!」我可得意的呢!


學會搬醬油也多了很多便利,力氣大凡事不必求人;缺點是女孩子可能會嫁不出去吧,阿爸說的。


※※※

03.打工

知道跟誰出門最有賺頭嗎?是阿公。

跟爸爸送貨,行程比較緊湊,他說他不喜歡事情沒做完一直懸在那裡。
他在完成工作之後,會在路上買一些水果、甘蔗汁或小吃之類的慰勞自己、造福嘴饞的我們。

阿公不同。我不喜歡跟阿公出門的原因是我說的話他都不感興趣,有一搭沒一搭的。不過他比較在意我們的學業或乖巧與否,談不談得來倒不怎麼在意。
他是即時行樂主義者,餓了就吃,睏了就睡,善待自己才能把工作做好,反正有的是時間。
阿公疼孫子,他喜歡我們主動幫忙,他覺得這樣的孩子很乖。他盤算著祖孫倆在路邊攤開開心心吃一頓,再心滿意足地到下一個客戶的家。等到最後一處送完了,他可能會抽出一百元給我,說我很乖,幫了忙,這是犒賞我的。
他總是很大方,而我總是沒收下,說零用錢爸爸會給。

我想他是很希望我們可以欣喜地收下,記得阿公給過我零用錢,不過我就是不習慣收他手上的錢,讓他老人家失望了。



還有另一種打工的方式,叫做「看家」。
看家,就是在「老闆」吃飯或睡午覺的時候幫他跟顧客打交道或是接電話。不是像7-11的打工按時計薪,而是有意無意地把看家賣的錢收進自己口袋。大部分都是拿零頭,大鈔給阿爸。

我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「醬油西施」,不過沒有清涼裝,短褲拖鞋而已。

小時候看家就像看門狗,只有在有人來的時候跟爸爸知會一聲找他處理,讓他不必時時緊張地在客廳睡午覺。不過現在我可是個大人,當然要level up 給「老闆」生活品質更好一點,做全套服務囉!


以前來家裡買醬油的人大部分都是村子裡的人,有時甚至小學導師也曾光顧,對那些客人,只要知道定價,把醬油給他,最多寒暄幾句,收了錢就能完成任務。

不過現在有些挑戰性了。有許多遠道而來的顧客,沒有用過我們的醬油,卻仍然願意嘗試。以前的人買我們的醬油是因為那是醬油,現在的人買我們的醬油是因為他們覺得那是「好醬油」。

為了讓顧客知道「我們的醬油」真的是「好醬油」,我開始「就職訓練」。
我從只懂包裝開始,學習一些醬油相關的微薄常識,包括流程、優點、特色,在大賣場還會研究它牌的醬油成分及外觀,多多少少也學了一點點醬油的知識。那時的我天天追問阿爸醬油的問題,甚至有一瞬間想要繼承家業呢!(那陣子學校裡的同學天天接受我的「醬油經」洗禮)

當時我想,能跟人家解釋醬油,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。

看家也變得有趣多了。


※※※

04.商人之子

身為商人之子,爸爸沒教我們商人應有的的商業機智,反倒是教了我們不少應對和人生哲學。

例如:察言觀色啦;「嫌貨才是買貨人」教我們不必太在意他人的批評;阿公的名言:「你做再好也是有人嫌,因為每人口味不同。」所以盡力就好;還有學習耐心對待客人的孩子磨練EQ(弟弟有一次還成功地讓一個原本怒氣沖沖的醉漢眉開眼笑、滿足地買了醬油離開)。


爸爸和阿公沒有教我當個聰明人,只教我腳踏實地準沒錯。


商人之子的祖傳密笈,因人而異,不過身為商人之子的我,在與顧客之間的互動中學習與人相處,並用客觀的角度看待世界。


※※※

05.新家族事業

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那些醬油,所以我們平凡不起來。
代代相傳的醬油使家族之間有了更多聯繫。

我常說:「家族事業是家族的向心力。醬油是我們共同的記憶,讓我們因此更團結。」

最近,除了平常的舉手之勞,出門送醬油當兜風之外,多了一個家族活動。

就是這個部落格。


不得不佩服網路的方便和發達,自從弟弟架設這個部落格,什麼姑姑、姑丈、叔叔、同事、老師之類的都來參觀。在遠方的大家一起維護這個部落格,真的很有意思。

看到訪客的留言和鼓勵一整天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。有一次聽說人家看了部落格來我們家,弟弟欣喜若狂,媽媽也開心地在電話的那一頭跟我說明。
部落格還真的在家族成員之間颳起了一陣旋風呢!


※※※


家族事業伴著一代接著一代的我們長大,所以「永興」才會像我們的親人那樣。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它。

醬油家庭事業絕對不是束縛。
因為醬油,別人才認識我們。「做醬油的阿文」幾乎變成我們的姓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688108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